摄影常识大全[整理版]ayx爱游戏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3-02-08 10:00:50

  摄影常识大全[整理版],摄影初学者常识大全,电话号码大全 常识版,摄影网站大全,郑州婚纱摄影大全,摄影工作室名字大全,摄影技巧大全,人像摄影网站大全,摄影网址大全,手机摄影技巧大全

  摄影知识选择适当的分辨率数码相机比较典型的分辨率分别是:640x480(30万像素)、1024x768(80万像素)、1280x960(120万像素)、1600x1200(200万像素)、2048x1536(300万像素)、2272x1704(400万像素)、25601920(500万像素)等等。除了最高分辨率,目前大多数数码相机都有几档较低的分辨率可供选择,那么在实际拍摄中应该如何选择呢?我们来探讨一些基本的原则。首先,分辨率是影响图像效果的重要指标,拍摄时使用的分辩率越高,所能记录的图像信息就越丰富,大的图像尚可适当缩小舍弃一些图像信息,而小的图像要放大就困难了,因为图像信息不可能失而复得。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尽量使用数码相机所能达到的最高分辨率拍摄个别低档机型的插值分辨率除外,从而给后期处理和图像输出留下了更大的自由空间。然而,数码照片要以图像文件的形式记录,要记录更多的信息就要用到更多的记录元素,分辨率越高的数码图像文件体积就越大,高分辨率拍摄需要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和比较长的处理时间。在外出拍摄时,由于存储器件的容量有限,图像分辨率越高,所能拍摄的张数就越少,在抓拍时,高分辨率拍摄所占用的相对较长的处理、存储时间可能使你错过精彩的镜头,因此,分辨率的选择也应当以够用为限。那么怎样的分辨率才算够用呢?这要依所拍照片的预期用途而定。要求最高的是大幅面输出和杂志印刷,色彩精度相同时,图像分辨率越高,输出、印刷效果越精美。以杂志印刷为例,图像精度最低要求为300dpi,16开满版图片需要约3200x2400的分辨率,因此,必须以最高分辨率拍摄。对于生活照及旅游纪念照,一般输出照片的片幅在5x7吋以下,最佳精度为400万像素,事实上无论是利用数码彩扩还是彩色打印机输出,200万像素数码图像的输出效果已经完全可以和传统胶片放大相媲美,因此如果存储空间有限,不妨使用300万或200像素的分辨率拍摄。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消费理念的改变,利用网络存储以及光盘刻录等手段来保存自己的照片并通过计算机显示器或投影仪来欣赏的摄影消费观念正逐步为年轻人所接受,许多数码相机用户拍摄的大量照片并不需要输出,基于目前显示器和投影仪的分辨率,80到120万像素已经足够,200万像素则已经留有余地。640x480局部2560x1920缩小为640x480局部大量的数码图片被用于网页制作以及网络贴图,对于这种用途的图片,640x480的分辨率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需要,1024x768的图像则足以进行润色、切裁。实际对比可以发现,用较高分辨率拍摄的图像利用软件缩小成低分辨率与用较低分辨率直接拍摄的图像视觉效果几乎相同,后者图像锐度似乎还更好一些。当用低分辨率拍摄时,你会惊喜地发现平时捉襟见肘的存储卡一下子变成了海量存储器,而且拍摄时再也不用盯着相机的存储指示焦急地等待了。数码相机的基本用法数码相机具有先进性、多功能的特点,故使用前必须先作一些设置工作。如:分辨率的选择、曝光补偿的选择、自动平衡的调整、感光度的设定,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所拍照片的成像质量。数码相机设有多种拍摄质量的选择,分为:标准、精细、超精细(最高分辨率),其最高分辨率是由各款数码相机的CCD元件的性能所决定的,CCD像素越高,最高分辨率也越高。数码图像的压缩格式直接影响图像文件的大小。选择从表面上看压缩格式可大大节省数码图像所需的信息空间,增加拍摄的照片数量。分辨率不会随着电源的关闭而更改或消失。由于拍摄时光线和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经常手动调整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数码相机设有自动调整曝光补偿的设置,在曝光补偿设置中标有“+、-”数轴,“+”指增加曝光,“-”指减少曝光。在背景很亮而主体逆光时,你需要将补偿值调向“+”端。在黑色或深色背景前对主体拍摄需要将补偿值调向“-”端。当然,如果你追求一种特殊效果,可不这样调整曝光补偿。随着光源的色温变化,照片的颜色也会出现偏色。如:在钨丝灯光下,照片偏橘黄色,荧光灯下呈黄绿色。虽然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是自动设定的,但为了让照片更艳丽完美或追求一些特殊的艺术效果,可手动来调整白平衡。一般数码相机都可设定多种感光度,如:佳能数码相机可设定ISO50、ISO200、ISO400、ISO1600等,以适应不同的拍摄要求。在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现场光线暗、闪光灯亮度不足或不能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就需要设定感光度来拍摄。最后注意,您在拍摄前一定要查看一下液晶显示屏上曝光数值设定,当拍摄条件不理想时,不妨多用几种补偿设定,多拍几张比较选择。删除不理想的画面重新拍摄,这正是数码相机的优势。摄影器材基础知识--镜头镜头:通过透镜给底片一个清晰的影象。1作用:使光线汇聚在底片上,结像清晰。能纳入大量光线秒内的曝光充分,极大程度消除像2质量要求:有汇聚光线的能力,把来自物放的光线聚集成像。没有畸变,使一个平面的物体所结的影象有是一个平面。影象的外貌形态与景物的外貌形态必须相象。3镜头的纳光本领:在限定时间内纳入光量的多少(快-慢)口径:有效口径,相对口径,可变直径是镜头焦距的18。4光圈:调节镜头纳光量的大小,光孔大小用f表示。你知道吗,f14最大还是f64最大?呵呵,错了吧,f14最大。f14的镜头指的是最大光孔为28的镜头。5焦点距离:基本上是从镜头中心到胶片上所形成的清晰影象上的距离。积聚越大,形成的影象越大。6镜头的镀膜:因反射失掉光线,镜头反光损失光量,降低反差,清晰度,损失色彩,质感,层次和色彩饱在透镜片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加增透膜,为紫色、橙色、蓝色。7镜头按焦距分类:标准镜头--特征:视角50度,接近人眼,保持物质逼真,有效口径最大。广角镜头--特征:焦距比所摄底片对角线mm超广角。鱼眼--特征:最先为科研设计,视域广阔,能达到甚至超过180度,两种,一种画面呈圆形,一种呈矩形,视角150以上。长焦--特征:焦距大于底片对角线长度,视角小,空间深度感弱,有效口径小。变焦--特征:转环变焦,推拉变焦,同一镜头不同焦距,通过变焦环是镜片组先后移动。近摄镜微距镜头--特征:可变,增(减)距镜肖像镜头--特征:85mm-135mm如何端稳你的相机端稳你手中相机的最好的方法并不是完全握住它。如果可能,把它放在三脚架上,桌子上,岩石上,栅栏柱上,小汽车顶上,或其它坚固平稳的物体上。意思是说带一个独脚架,夹子,球头或是其它轻巧便利的三脚架替代品。但当你只有你的相机,相机背带,而你所使用的镜头光圈能拍到的快门速度大概慢于你手能握住的快门速度时,那么,你可以放弃,而选用闪光灯(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坏主意或者你可以按右边图中所介绍的办法,做一个非常有效的的人工三脚架。正如你所看到的,保持平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双手握住相机。通常倾向于左手紧握住相机的左边时,右手紧贴机身握住镜筒。这种方法不仅轻松而且稳固,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同时也是舒适的关键。如果你按 图中所示的方式销微加以变化而更加适合你的话,那你就按你自己的方式来吧。我们注意到摄影师提起食指 悬在快门按钮上按动快门,比起使劲地挤压快门而导致相机摇动,这样很容易平稳地释放快门。一些摄影专 业人士告诉,我们他们有时为了获得支持力而用双肘支撑在双胸前,呼气,然后吸气,直到快门释放(一种 老式的拍摄方法)。 有时在拍摄时除了用两只腿制造出一个糟糕的人工三脚架以外,没有任何可以替代的物品,如果你能找 到一个入门方法,你将会撑住自己或靠在一个角上,找一个干净平稳的地方坐下来,你握住相机就能平稳的 多。把相机背带缠在手臂上或是挂在脖子上可以帮助稳固相机。因此当拍摄时将相机紧贴在脸颊上或是前额 上。最后,放松,尽量慢慢规则地呼气,吸气,不论怎样使你平静下来。放弃那些咖啡,尼古丁和酒精。 1、用脸支撑:用双手紧握,把它紧贴在脸上,可以轻松而稳固地端稳相机。 2、垂直握住:左手支起相机,然后右手转四分之一到左边,但是不太固定。 3、翻转相机:顶朝下,水平紧握相机,使相机背面紧靠额头,得到额外的支撑。 4、如果你能依靠:入门方法是尽量撑住自己来求得额外支撑,比如象树,建筑物,别的坚固物和不移 动的肩膀或更高的物体。 5、依角:斜着你的肩,背靠一角,可增强相当大的稳定性,特别是当你适当地握住相机,然后慢慢地 释放快门。 6、只能站着:双脚和双肩保持在一条线上,稳稳地站在地面上,肘部支撑在胸前或两侧。 7、当你慢速拍摄时,坐在地上双肘支撑在膝上会让你感到舒服。 拍好数码相片的笨办法[1] 不用和善用闪光灯 有的文章介绍说,美国的摄影记者无论什么时候都用闪光灯,似乎闪光灯是不可缺少的,是拍好相片不 可缺少的条件,可是我照猫画虎却屡屡失爽摄影知识。仔细想想可能我是囫囵吞枣了,人家可能用的是外置大功率辅 助闪光灯吧?! 以内置闪光灯而言,功率那么有限,光照距离和范围那么小,要想把较大范围内的景物都 照到且光照均衡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宜于在需要突出特定主题时使用,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第二,拿闪光 灯在室内拍人物,往往影像平板,缺乏层次,或者因为光源单一而反差生硬,有时还会拍出红眼来,对于戴 眼镜的朋友那就更难办了,往往拍得他两眼“银光闪闪”,漠无表情,而令我和他都懊恼不已。 所以我自承无能,从光学摄影时代起就尽量迥避使用内置闪光灯,室内光线不足宁可使用夜景功能来提 高感光功能。现在用上了400万像素级的数码像机,感光性能获得了极大提高,一般光线条件下都能拍出好 相片来,更是变本加厉,把“强制不闪光”优先作为室内外摄影的一种基本手段了。但是这并不说明闪光灯 就没有用了(光线太差时你当然还是非用它不可),只不过是把闪光灯的使用放到了第二位,作为一种重要 的补光手段就是了。譬如说在逆光条件下或是在阴影下拍摄人物时,用闪光灯就能大大提高影像质量,有时 甚至还缺它不可。在室内摄影如果光源来向太单一,造成光影畸亮畸暗时,也需要用闪光灯来补光。这一类 的用处还是不少的。 当然,我非摄影大师,更非使用闪光灯高手,在这方面也可能矫枉过了正,如有不妥之处,请影友不吝 指教。 拍好数码相片的笨办法[2]扬长还要注意避短 数码相机的摄影响应比较迟钝,从按下快门到摄影启动的这段时间明显要比光学摄影长得多,所以拍摄 运动中的物体时往往抓不住或抓不准镜头。相机有连拍功能的影友不妨用这个功能来弥补其不足。 拍好数码相片的笨办法[3]关于构图 要拍出好相片,首先要构图好 关于构图,已经有很多文章教我们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井字格焦点等原则,用不着我这样的眼高手低者 哓舌了。我只想着重补充一点,那就是画国画有一条原则:注重“留白”,也就是说不要把画面填得太满, 这对摄影一样有用。 对于构图,有的朋友喜欢将相片拍得对称性很强。对于我,除非是想突出表现摄影主体自身的对称性, 否则我宁可偏移一点角度拍摄,因为过于对称容易给人“死板”的感觉。 线条过于横平竖直容易流于刻板,要学会用另一组线条来打破主体线条的控制。 色彩的运用很重要,但我觉得光线明暗及其对比是影响意境的更重要的因素。 以上这些观点本来应当用些具体的图像来予以论证,才不至于像论禅那样抽象,但因占用篇幅已经太多, 只好留待以后再来交流了。 拍好数码相片的笨办法[4]善用摄影处理技术 相片拍得再好,总会有缺陷。不要紧,图象处理软件可以帮你忙。现代摄影技术包含数据获取、数据(图 像)处理以及数据储存与输出3大基本环节。未经处理的图像只是一个半成品,经过图像处理并储存或输出 (如打印或印刷)的才是成熟的最终产品。我曾见到有的摄影比赛强调要用原始拍摄相片,不允许进行图像 处理,我感到十分迷惘不解。 要知这对于使用入门级相机的影友是很不公平的,这种比赛实质上会变成变 相的相机大赛,有意或无意地成为高档相机的宣传推销员。 摄影作品的水平应当综合表现在外业摄影水平 和室内图像处理水平两个方面上。 图像处理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摄影成果的还原度,并进而提高主题的艺术 表现能力,所以不应加以排斥。譬如说这次三月影赛中广受好评的一幅作品表现了朦胧之美,我不知道这幅 作品是否百分之百地真实再现了拍摄场景,但即使拍摄主体原来是清晰的,是作者用虚化(柔化)镜头的技 巧将它表演成朦胧之美的,我想也不会有人因此去否定它的成功。同样的,用室内图像处理方法也可以同样 可以将摄影主体虚化或称柔化,例如应用“滤镜”中的“模糊”或“柔化”功能可以轻易地达到同样效果, 那又有什本质的区别而不准其入选呢? 最有名的图像处理软件有 PHOTOSHOP ACDSEE。ACDSEE功能简单些,但易学易用,我用它来作相片的 宏观处理。PHOTOSHOP 功能十分强大,但使用比较复杂(我也不期望能把它全部学会),我平常只用它的部分 基本功能来对个别相片做细节的补充处理。 一般情况下,在外摄成果输入电脑以后,我都会用ACDSEE 把所有相片“过”上一遍。包括: 纠正偏斜。本来相片有点偏斜也不影响大局,甚至会另有情趣。但是除非是有意摆成某个角度的,一般我都 会把无意的偏斜纠正过来,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视觉习惯,叫人看着“不顺眼”。纠正时通常以地平线或楼 房等直线景物作为基准,仰拍或俯拍时平行线条会因透视原理向某点倾斜集中,这时就以相片中线为准。 裁剪画面,把它裁成比较满意的构图。一般来讲,1600x1200像素已能满足家庭应用需要了,但对于可 能需要裁剪的画面,我会提高用2240x1680的规格拍摄,裁剪后仍调整为4:3规格,以尽可能保证成像不低于 1600x1200像素。 调整亮度和对比度。ACDSEE 的“自动级别”功能是纠正亮度和对比度的很有效手段,尤其是低档相机照 的相片往往感光不足,使用的效果更为明显,有需要的朋友不妨一试。"自动级别”后的缺点是:有时用后 会出现轻微色偏。这时,包括原来就有色偏的成果,可以用“调整”项中的“红绿兰”功能来调节,提高 相片的色彩还原度。 拍好数码相片的笨办法[5]多拍精选 现在的数码相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有些功能甚至是专业级光学相机都不具备的,譬如说白平衡调节、包 围式摄影、场景模式摄影、多点区域评价测光、多点对焦及偏移对焦等等,而且自动曝光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和完善,所以从道理上推论,似乎用数码相机拍出好照片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容易。 要想拍出更多一点好相片,尤其是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拍出好相片,这有赖于你对你的摄影器材的熟悉和 深刻了解,能做到扬其长而避其短,还需要有点摄影基础知识和美学修养,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经验的长期 积累,功到才会自然成,所以并非唾手可得的易事。我在数码摄影方面还是个新兵,经验不多,碰的钉子却 不少,拍得满意点的相片往往百不得一,认真回忆体会一下,也还能总结出一点东西来。下面一些“笨招” 对于还在摸索经验的影友也许有点参考价值。这些笨招是:多拍精选 “多拍”,从宏观上来讲就是多实践,多积累经验。从具体来说就是不妨多试试镜头,以多为胜,多中 选优,或者在探索出最优方案后重新精心拍摄某一场景。这是一个笨招,可确实是充分发挥数码相机优势的 绝招,光学摄影友是没法学的。你看,光学相机摄影要用胶卷,当场没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 知道。以多为胜吧,必然要浪费大量胶卷,成本太高,所以光学摄影友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 快门的,及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 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老友们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门充满遗憾的艺术。 数码摄影则不同了,影像现时储存在机内的磁性载体上,又可以现时回放观察,不满意消去重来就是了, 这就是数码摄影的一大优势。所以我现在往往是先确定一个专题,围绕专题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 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逆光、顺光、测光、补光等)下的拍摄方案,然后就毫不吝惜 地猛拍一气,有时同一角度同一方案也重复拍上好几张,然后就停下来回放,不满意的镜头当场就删,往往 十去七八,只留下两三张做初选成果。然后再拍摄下一个场景,依此泡制,直至完成一个专题。一般来讲, 拍上二三百甚至四五百个镜头也不过就留七八十张回来。回来完后存入硬盘,再用 ACDSee 放大回放,又删 去一部分。然后用 ACDSee 的编辑功能回放做初步图像处理,一般一是纠正偏斜,二是必要时加以裁切以完 善构图,三是用“自动级别”功能纠正弥补个别相片曝光上的不足。经过这道工序以后的相片就可以认为是 初步成品了,再拿回到 ACDSee 上放大回放一遍,过于平庸的再删除一次,这样每个专题也就不过剩下二三 十张甚至十几张了。 拍好数码相片的笨办法[6]对焦和测光 不要轻视对焦和测光设定这些基本操作 对焦是摄影的最基本操作,可说是没人不会的,可是当我自检某些相片拍得不好的原因时,有时问题偏 偏就出现在对焦这个环节上。如果你用的是全自动摄影方式,请一定做好半距锁焦,否则就可能因失焦而使 主题模糊。 如果你用的是程序控制方式(program normal,半自动摄影方式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光圈和曝 光时间是相机自动选定的,而测光方式、对焦方式和白平衡条件则是可以手动选定的),情况就又不同了。 这个数码摄影特有的方式和功能,光学相机是没有的,如果你不善于利用它的特点,还像全自动摄影那样对 待它,就有可能弄巧成拙,反而被它拖累了。 程序控制方式下的对焦方式通常有区域对焦、重点对焦、远景对焦、近景微距对焦等好几种,重点对焦 时有的还可以将聚焦点改变至偏离中心的某个特定位置(相机不同会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你不能再以一成 不变的简单方式来对待复杂的功能,而要善于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对焦的默认方式 是重点对焦,年前我去花市拍花卉,因为跳舞兰很小就凑得很近,但怎么拍都不够清晰,甚至出现失焦现象, 后来才悟出是因为没有将对焦从默认方式改为近距方式所致。又譬如拍树荫下的人物,你就一定要注意采用 重点测光和重(单)点对焦,还要注意拍摄主题的半距锁焦,否则你也很难拍出满意的作品来。 拍好数码相片的笨办法[7]曝光时力求保持相机的稳定 对于新手和老年影友来讲,有时相片影像模糊并不是由于对焦不准,而是因为相机把持得不稳。一般情 况下,对于新手来说,当曝光速度低于160秒时己有可能影响成像的清晰。对于老手,如果曝光时间长于130 秒而无依无靠时,一样也有可能出问题。要保持相机稳定,一是要持机姿态和力度正确,二是要按快门键的 力度适当。要练出这个基本功看来似乎很简单,却非一日之功可得,人老了更可能怎么也练不出来了。那怎 么办呢?我有几招笨办法:其一最简单,就是给身体或手找个依靠;其二,把相机皮带挂在脖子上,把相机 向前抻至皮带拉紧,就形成了3点支撑,持相机的稳定度就大大提高了,我用这个办法在曝光速度长至18秒 时还拍出过不少相当清晰的相片,你也不妨试试;第三个办法就是脚架加快门线(线控快门触发器),不过 有的相机不具备快ayx爱游戏门线接口,快门线也相当贵,相应的有效替代办法就是利用延时功能。 如果你的相机有2 秒延时功能就最好了,“脚架+2秒延时”就是最稳当而方便的办法。没有2秒延时功能也不要紧,就好用10 秒延时,浪费点时间就是了,效果一样好。 说到角架,我的教训是一定要买个好点的。为了不舍得在这方面多花钱,我先后买过两个较便宜的脚架, 结果第一个脚管太单薄,一碰就颤,还容易回缩;另一个则是用久了就水平转动不灵活。没办法只好又去买 了第三个,最后花的钱加起来足够买一个顶级名牌的还有余,真是可笑。 长焦镜头的特点和效果长焦镜头的特点和效果 长焦距镜头是指比标准镜头的焦距长的摄影镜头。长焦距镜头分为普通远摄 镜头和超远摄镜头两类。 普通远摄镜头的焦距长度接近标准镜头,而超远摄镜头 的焦距却远远大于标准镜头。 以135照相机为 例,其镜头焦距从85毫米- 300毫米的摄影镜头为普通远摄镜头,300毫米以上的为超远摄镜头。 长焦距镜头按其光组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一般远摄镜头、倒置远摄镜头和反 射式远摄镜头三种。 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视角小。所以,拍摄的景物空间范围也小,在相同的拍摄距离处,所拍 摄的影像大于标准镜头, 适用于拍摄远处景物的细部和拍摄不易接近的被摄体。 二是景深短。所以,能使处于杂乱环境中的被摄主体得到突出。但给精确调 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 果在拍摄时调焦稍微不精确,就会造成主体虚糊。 三是透视效果差。这种镜头具有明显地压缩空间纵深距离和夸大后景的特点。 长焦距镜头在使用时,一般都是用来拍摄较远的景物。由于空气的吸收及漫 散射光线的影响。所以, 拍摄的影像反差较小,加之尘粒消光较严重,要达到十 分精确的调焦是不容易的。使用300毫米以上的 超远摄镜头拍摄,还难以将各 色光聚于一点,因而产生副光谱问题。基于上述情况,所以,有时所拍摄的 作品 的成像质量不高。 虽然使用长焦距镜头要受到不少因素的影响,但其优点却是主要的。在远距 离拍摄风光人物、旅游摄 影、人物肖像摄影(在拍摄贴证件用的标准照片时,应 用100毫米左右的普通远摄镜头拍摄,以减少影 像畸变,如果用105毫米的 镜头其效果最好),在看台拍摄舞台、体育比赛等照片,在动物园拍摄动物, 野外拍摄禽兽,加辅助镜进行近拍„„等等,在这些众多的领域中,无处不是它的用武之地。 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一般应用快速感光胶片及快速快门,如使用200毫 米的长焦距镜头拍摄,其 快门速度应在1/250秒以上,以防止手持相机拍摄 时照相机震动而造成影像虚糊。在一般情况下拍摄, 为了保持照相机的稳定,最 好将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无三脚架固定时,可采有如图1-2中的几种姿 拍摄。超远摄镜头一般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使用,使用进不能单用普通的三脚架 固定照相机,否则,超重 的镜头会将固定在三脚架上的照相机底座弄坏。所以, 必须使用一种能有支撑镜头支架的那种三脚架固定 照相机,无这种特殊的三脚架 时,可用两个三脚来固定,一个固定照相机机身,一个固定并支撑超远摄镜 广角镜的特点和效果广角镜的特点和效果 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距长于鱼眼镜头、 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 镜头。广角镜头又分为普通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两种。 135照相机普通广角镜头的焦距一般为38- 24毫米,视角为60-84度; 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为20-13毫米,视角为94-118度。由于广 角镜头的 焦距短,视角大,在较短的拍摄距离范围内,能拍摄到较大面积的景物。所以, 广泛用于大场面 风摄影作品的拍摄。在摄影创作中,使用广角镜头拍摄,能获得 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一是能增加摄影画 面的空间纵深感;二是景深较长,能保 证被摄主体的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均可清晰的再现。所以,现代绝大 多数的袖珍式 自动照相机(俗称傻瓜照相机)采用38-35毫米的普通广角镜头;三是镜头 的涵盖面积 大,拍摄的景物范围宽广;四是在相同的拍摄距离处所拍摄的景物, 比使用标准镜头所拍摄的景 面中的影像小;五是在画面中容易出现透视变形和影像畸变的缺陷,镜头的焦距越短,拍摄的距离越近, 这种缺陷就越显著。 所以,在拍摄人像时,不宜近于0.6米,以免产生透视畸变,假如使用普通广 头拍摄贴证件用的标准人像照片时,最好拍成半腰或齐膝像;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这种人像照片时,最好 拍成全身像,然后在放大过程中进行剪裁,以获得 标准的人像照片,这样就可以避免透视畸变。当然,有 时在拍摄人物肖像时,为 减缓被摄者脸部的某些缺陷,也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这种透视畸变。如被摄者额窄 在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全身人像时,如果采用低角度拍摄,仍然会产生畸变,但有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 来弥补被摄人物本身的某些缺点,如有个别的被摄者的 腿较短,上身较长,采用这种角度的拍摄,会使腿 在画面上表现出一种修长的效 果,增加其美感。 使用广角镜头拍摄,除了会产生透视畸变外,还会产生边缘畸变。这种畸变 主要是由于镜头后方到胶 片的视场边缘的斜投射角引起的。在拍摄群像时,容易 使画面边缘的被摄体变得矮胖。 数码摄影入门九法数码摄影入门之一 首先要清晰 什么叫清晰,这是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因为我们的要求不同,我们对清晰的概念也是不一样的。这里 联系到3个概念,即对焦精度、景深选择和抖动。 对焦精度,现在的dc 都AF 了没有什么可以说的,除非你要拍的主体不在相机的对焦范围里,或者现场 极度昏暗,AF 还是可以保证质量的。除非你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获得超焦距等等,这些是高级手法,应该在 无忌里讨论这里不讨论。 其次是景深,说道景深就需要给出另一个概念:弥散圆 名词解释: 弥散圆:弥散圆 在焦点前后,光线不能汇聚到一个点,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扩大的圆形光斑,这个光 斑的外圈就叫做弥散圆。 显然,当弥散圆的尺寸小到一定程度后,人眼将认为其是一个不可分辩的一个点。这时我们就会觉得在 焦段前后一段距离里所有的像都是清晰的。这就产生了“景深”。景深内的弥散圆称为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可见容许弥散圆的概念是一个随着人观察分辩力的变化变化的,景深是随弥散圆的可接受程度在变化。 最后是抖动 说一个故事,15年前我初学摄影是在高中的兴趣小组,老师是印尼的归国华侨。那时的我根本没有兴趣 听老师的理论课,仗着家境不错,就只会浪费胶片。在一段时间的拍摄后,一次少年宫有一个摄影比赛(俺 那年代惨啊,这种机会是已经极难得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了)黑白片子被要求必须放大到8寸以上才可以参加。 在老师的放大机下,我的片子里的对焦不实和抖动被无情的放大到足够让我沮丧的的程度!这时我才知道老 师说的那些“清规戒律”有多重要。 对持稳相机,我现在可以达到:相对135的50mm 焦距下,手持14秒可能在 LCD 上看不出抖,手持130 放大到7寸内看不出抖,手持1125秒放大到A3幅面肯定看不出抖。 正确的手持方法是用相机的眼平取景器,这时你的左手托住相机左肘紧紧的支撑在肋部形成一个3角, 右手持握把手,右肘也紧紧的支撑在肋部也是一个3角,同时2支手臂也自然形成一个3角,有点物理知识的 人应该已经感受到它的稳定了。手部动作:拇指控制多功能拨盘,食指轻轻放在快门上,调匀呼吸,就像扣 动枪机,做到“有意瞄准,无意击发”此时高手已经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十步一击,一击必杀! 当然,绝对不抖是不可能,即使使用捷信,至少它还有按固有频率出现的震动吧,就看大家的要求了。 呵呵,题外说一个知识:最好防抖是使用专门设置的闪光灯,现在的闪光灯从点燃到熄灭可以轻易的达 到11000秒以上,不少高级闪灯(这里说的高级是相对初级玩家的)达到11w 秒也不希罕的,并且没有机械 震动。 数码摄影入门之二 准确的曝光 曝光的定义,如果予以科学的解释的话,即是:光线的强度乘以光线所作用的时间。定义中的“光线的 强度”,是指 CCD 受光线照射的强度,即照度(以 代表照度,单位是勒克司)。定义中的“光线所作用的时间”, 是指感光片受爱线照射的时间,即曝光时间(以 代表曝光时间,单位是秒)。曝光量的计算单 代表曝光量,即可得到曝光公式如下: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时间) 依据这一公式,若要取得一定量的曝光量,则光强度愈大,曝光时间愈短;光强度愈小,曝光时间愈长。 如果光的强度增加一倍,曝光时间就需减少一半,假如光强度为2,时间为4,曝光量则为8;如果光强度为4, 时间为2, 曝光量仍为8。 富士S2Pro 拍摄,先对水面点测,手动调整到该值,曝光出现剪影效果。 等量曝光 我们清楚地了解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开戾得较大的光圈要比收缩得较小的光圈能让较多的光线通过镜 头到达胶片上,较低的快门速度要比较高的快门速度能让光线较长时间地停留在CCD 上。由此可以演变为以 下情况:光圈f18与快门速度1500秒相组合,和光圈f4与快门速度1100秒相组合, 所获得的曝光效果 是一样的。它们又和中级光圈 f8与中等快门速度125 秒相组合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致的。这就叫作等 量曝光。 上述三组曝光组合的曝光量是相等的,体现在底片上的密度是一致的,体现在CCD 上的影调层次、色调 还原与再现是一致的。但是它们三者之间在画面效果上存在着两个重要差别:一是由于光圈的大小形成了不 同的景深;二是由于快门速度的高低构成动体影像的不同清晰程度。 由等量曝光的原理使我们知道,不同曝光组合的等量曝光,可以获得底片密度相同的曝光效果。然而, 以摄影实践中,应该根据拍摄题材和被摄对象的不同,在可以产生相同密度的若干曝光组合中,选择最佳的 一组曝光组合,来表现所拍摄的主题。这就是选择曝光的概念。 贴一张我最近在曝光控制方面比较满意的pp,是室内离机闪光,先对闪光灯测光,然后对反光板测光, 不断调整反光板的距离和角度使之光比相差25挡,后面背景在左上角有意受光产生虚影来平衡画面。 那些富有经验的摄影家,从摄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得知,尽管每组快门和光圈均能产生等量的曝光效 果,而画面中景深与动体清晰程度却大不相同。具体采用哪一种曝光组合,必须认真考虑。是用较小的光圈 去获取较深远的景物清晰范围呢?还是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去抓取被摄动体的“凝固影像”?或是用极短的 景深使背景虚化以突出主体?还是以较慢的快门速度增强动体的动感?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摄影者动脑筋来 思考并加以选择,这决不是那些“自动相机”所能解决的,因为“自动相机”并无思维能力。具有形象思维 能力的人可以得心应手地操作照相机去完成自己的构思,这或许就是相机的“自动曝光”与人的主动“选择 曝光”的区别所在。 什么叫准确曝光。正确曝光的含义简单说来应该是:在适当的时间里让CCD 受到适当的光量照射。 说到曝光不得不先说说亚当斯的区域曝光。风光摄影的泰斗美国摄影家AAdams 对摄影界最大的贡献之 一就是创立了“区域曝光”的概念。不说了其实我自己也没有全部理解,里面的理论足可以写一本书了。但 现在我的拍摄都是建立在这部分的理解上。 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到多变的图像几何结构?学过素描的朋友会很容易理解。图片无非是从白亮的高光到 色彩饱和的中灰到全黑的暗部的连续的过渡。这种过渡让我们分辨出物体的轮廓。 最传统的拍摄手法在数码领域依然是最有效的。当你看到一个画面你想要表现什么,也就说你想要它体 现最饱和的色彩和最丰富的细节,就对准它点测,然后按照测试值曝光,出来的片子一般就不会让你失望。 当然你如果希望其他部分也体现出一点细节,你就必须使用反光板、吸光板来使这些地方控制到你的 CCD 宽容度的范围内,或者变换角度和等待光线的变化来减小光比。反之也一样,你如果希望某部位出现纯黑、纯白,那就让这些部位偏离曝光值5档以上,就可以看到你想看到的东西。明白点测和手动对一台相机的重 要了吧。 当然实际的拍摄没有这么简单。特别使纪实类的片子。你要限制光线,同时光线也在限制你,除非室内 静物,完美的光线可遇不可求。但机会往往稍纵即逝。这时,经验变得很关键。包围曝光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但不是万能,至少包围测光不能改变客观光比。布勒松语“你得不停的改变角度”角度的改变不单单是为了 改变构图,往往更多的是在改善光线对你的限制。可以利用的东西太多,比如水面的反光,白色的墙壁等等 包括许多不可预见的情况,比如薄云可以使阳光变柔。 写到这里我有点写不下去了,还是水平太浅,有许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自己的思考还是重要。还 是这句老话,关键是相机后你的脑子。 数码摄影入门之三黄金分割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 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语。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 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 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首先说构图里的分布和造型,这里不得不提到2个名词:九宫格和趣味中心 说九宫格前先说著名的黄金分割 自从古希腊人发现黄金分割以来这种比例就被认为是美学的最佳比例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实黄金分割是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分割法则。亦称黄金分割率,简称黄金率。它的分割方法为,将某直 线段分为两部分,使一部分的平方等于另一部分与全体之积,或使一部分对全体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这一部 分之比。即:在直线=CBAB,或使ACAB=CBAC。实践证明,它的比值约为16181或10618,被称为黄金比。黄金比最早是由古代希腊人发现的,直 到19世纪被欧洲人认为是最美、最谐调的比例。黄金比广泛用于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尤其在工艺美 术和工业设计的长和宽的比例如书籍开本设计中容易引起美感,故称为黄金分割。20世纪中,法国建筑师 Le 科布西埃发现黄金比具有数列的性质。他将其与人体尺寸相结合,提出黄金基准尺方案,并视之为现代建 筑美的尺度。法国还产生了冠名为黄金分割画派的立体主义画家集团,专注于形体的比例。 在实际运用中,黄金比多只采用近似值。最简单的方法是按照数列2、3、5、8、13、21„„得出2:3、35、 58、813、1321等比值作为近似值。这种分割方法亦用于优选法。 再说说九宫格,九宫格的源头可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构图模式,但巧的是它与黄金分割有着惊人的 理论联系!大家们把画面的上下左右用黄金分割来做出4条线,我们惊奇的发现这就是我国古人所说的九宫 人们发现在九宫格的4条线个点是人们的视觉最敏感的地方,在国外的摄影理论里把这4个点称为“趣味中心”。顾名思义,被反复证明的是当被摄主体处于或发布在这4个点附近最容易得到“眼球”: 数码摄影入门之四 对称平衡呼应 说说对称、平衡和呼应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把构图结构称为“章法”或“布局”,“展纸作画章法第一”。位置经营如同围棋, 下子格格皆可落,切勿乱迷。素纸也可处下落墨,切记不可胡乱抒笔。棋有棋路,画有画理,一笔走失如棋 败局。古人将章法(构图)比作下棋,摄影变如此,也要有一定的章法与布局,置阵布势。黑格尔在《美学》 中说过,“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 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及地方部位”。 1、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 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ayx爱游戏。 2、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如补色平衡(下图), 所谓红花绿叶配就是这个道理。同色平衡,穿黑色衣服的人一般不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 3、前景有均衡画面的作用。有时我们在画面上发现空缺不均衡的时候,比如天空无云显得单调时,用下垂 的枝叶置于上方,弥补画面不足之处;有时画面下方压不住,上重下轻的时候,可用山石、栏杆做前景,色 调深使画面压住阵脚,达到稳定、均衡的作用。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4、空白。它是沟通画面上各对象之间的联系,组织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空白在画面上的作用,如同 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一样,能帮助作者表达感彩。 画面上留有一定的空白是突出主体的需要。要使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就要在它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 这可以说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规律。人们对物体的欣赏是需要空间的。精美的艺术品,如果将它置于一堆杂乱 的物体中很难欣赏到它的美,只有在它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间,它才会放出它的艺术光芒。一幅画面如被实体 塞满,就会给人压抑的感觉,画面上空白留得恰当,才会使人的视觉有回旋的余地。“画留三分空,生气随 之发。”就是这个道理。 现实生活中,一切稳定的物体都有均衡的形式:桌子四条腿是稳固的;盖房子如下面小上面大,就给人 一种不稳固的感觉;挑担子一头重一头轻,使人走路不便;劳动中人们的姿态显然是求得身体均衡以合乎这 一劳动特点的姿态„„。许许多多的生活现象培养了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并且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起作用。 画面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均衡,安定的,使人感到稳定,和谐,完整。利用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因素,可以 从几个方面来强调画面的表现力: a、对称式构图,对称一直是我们民族强调的东西,历来的皇宫。都城都是对称布局的。它强调一种庄重、 肃穆的气氛,“四平八稳”的对称均衡中显示出一种古朴的庄重的关系。 b、虚实呼应式布局,就像江南园林。在一些强调幽雅、恬静、柔媚的抒情性风光画面中,要求的是变化中 的均衡画面上可以有疏有密,有虚有实,但整体要求是均衡的。一幅田园风光里比如左下角有一头耕牛,右 上角的天空里最好应该有一片云。 对比和反差也是常用的平衡手法,记得有一幅名作是一只白胖的白人的手握着一个非洲饥民小孩的手 (在网上我找不到这副 ppayx爱游戏,只能让大家想象了)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大小对比的效果,为了充分表现 pp 的内容,使观众对主体形象有鲜明印象,往往需要采用大与小,长与短等对比手法来加以表现。 数码摄影入门之五线条与三角 人们在构图中还经常采用一种“定向线簇”,它常常能收到“光芒四射”的效果。在大多数情形下,它 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其完整的效果形成了一种从主体沿着直线向外放射的气氛。这是一种达到形象化效 果的简易方法。 摄影构图的另一基本技巧,是运用能将观众带入画面的“内引线条”。虽然内引线条有许 多复杂的形式,但最易于识别和最易于获得成功的是C 形线条也是一种有效的内引线条,但拍摄时须注意透视线条不得从任何一个底角弓I入。一般而论, 内引线条不得从任何一角开始,而要从底边中心略偏一处的某测开始。” 至于S 形线条,也有人称之为“形体线条”。这是霍加思最先作为一种优美的构图线条提出的。因为它 来自妇女的优美身段:一种稍稍拉长的“S”形。作为——种常用的构图线条,它确实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形线条的魅力在利用线条进行构图时,有一点须引起注意,即画面中的直线,特别是和边框平行的直线,不能毫不间 断地从画面的一边伸向另一边。否则,很容易出现下列的情形:原来的意图是只想拍一张照片,而结果却好 像是两张互不相关的底片印到了一张相纸上。这个问题在拍摄自然景物时,例如在地平线居中,天空和地面 各占一半画面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如仍纠正这种毛病?在美国摄影家B克莱门茨和D 罗森、菲尔德合著 的《摄影构图学》一书中指出,只要使“这种直线的延续性中断,而且使某一部分画面的图形伸进另一部分 画面,照片的整体感就会牢固地建立起来”。 对角线的构图是一种导向性很强的画面,使用这种构图往往是作者希望把读者的目光明显的导向某事 物,或表现线条本身的魅力,因为大家都知道矩形画面里最长的线条就是对角线。还有一个常用情况就是当 2个趣味中心不明显但需要产生某种联系的时候,作者也需要一种形式来关联他们。看图,是体现桥梁宏伟 的名片,闪光的桥梁主体横跨2个角似乎要跨出画面的外面。 前文里提到的留空白,常见的留空白往ayx爱游戏往是一个几何体,而几何体里最简单,最善于表达情感的非3角 形莫属,正3角形往往表达一种稳定的情绪,多用在建筑,成年男子,成功人士等场合。这里如果有年纪大 一点的人可能还记得当年的课本里有一幅描写大庆劳模王进喜的图片就是使用里正三角的构图,表现主体的 刚毅和力量。 非稳定的三角构图,可以活泼画面,多用在多变的女人身上,下图就是一个范例。当然也有用这种构图 来渲染一种不稳定的、烦躁的情绪,但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图片示范。 谁都知道,作曲家和钢琴几乎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把主人公安排在琴房这个环境,应该说是再合 适不过的了。关键是人物在画面上占据的面积大小问题。纽曼的这种处理包含了某种艺术的辩证关系在内。 我们知道,有的物象在画面上占据面积大,可能是画面主体,也可能不是主体,有的虽然看来显得小,倒可 能是主体,这就看作者如何处理作品题材内涵和动工构成因素了。一般说来,有生命的、起主导作用的、运 动着的、富有变化的,总是更重要、更突出些,相反的情况总是显得重要性不如前者。而在艺术表现上,形 体虽大,如果只是属于陪衬物体,又能起着引导视线、突出主体的作用,那么,大的看似为大,实际在观赏 者心目中显得小,而小的表面看似小,实际上在观赏者心目中觉得很大。纽曼正是这样理解和处理这幅作品 的人和物的关系的。作者为什么只取钢琴的上部而不取下部,人物置于一角而不居中?我们认为,这出于 以下考虑,一是琴面、琴盖、支柱有概括意义,已足以交待主人公的职业和身份;另一方面,从艺术上考虑, 为了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构成画面,人物、琴盖、支柱和琴面构成的三角构图,能够吸引人的视线,引导人们 的视觉运动,形成以人物为中心,由人至支柱再到琴盖,两个三角形构图关系,这样既突出了主体,又为读 者广泛联系和回味提供时空条件。这是符合观众的欣赏心理的巧妙的艺术处理。 数码摄影入门之六名家名言 各大名家说构图 有些人或许对构图有天赋。不过,根据美国摄影家维利奎克的看法,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够通过应用一 些基本法则,达到具有相当水平的摄影构图能力。为此,他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方法。他认为,依据这些方法, 任何人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拍出较好的照片。 维利奎克指出,摄影者最易犯的错误是拍摄点取得过高,与被摄体离得太远,致使画面出现各种各样 与拍摄目的毫无关系的东西。 他说:“请记住,画家是 把东西画进画面,而摄影者则是从画面去掉一些东西。” 他说:“一张照片 应该只有一个趣味中心,画面上不能有无用的东西。如果你对某个物体是否有助于画面抱有怀疑,你就应尽 可能地把它放弃掉。” 这里就是人们常说的摄影是“减法的艺术” 奎克认为:“这并不是说,趣味中心非得准确地置于交叉点上不可。正因为如此,实际上趣味中心常出 现在交叉点附近。” 奎克指出:“每一幅照片都应保持一定的平衡。这就是说,对主要被摄体的安排,不能使画、面出现向 分量大的一边倾倒。但平衡并不意味着将两个同样大小和同等形状的东西置于对称的位置。这里的关系,只 要你看一下在玩跷跷板的孩子就知道了。跷跷板两边的孩子,小些的一个必定坐在离中央远些的地方,而大 的孩子肯定坐在靠近中央的地方。” 奎克认为:“把突出的线条安排,指向趣味中心,是拍摄一幅悦目照片的另一个要素。这些线条被称为 主导线,有效地利用主导线,可以创造出惊人的照片。把主导线安排成对角线,会产生有力的动感。 “线条常常在照片中提供一个边框。这可以通过选择视点来进行,例如在树下通过树枝框住画面上的被 摄主体。此时通常使用小光圈,以使整幅照片清晰。这样做,也有可能使边框过于突出,但安排适当,会得 到好照片。 “在一幅照片中,地平线的位置会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拍摄时,地平线要尽量避免处在照片的等比线上, 因为这样做会把照片均分为两半,给人以呆板的感觉。 地平线处在画面下方,会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而处于上方,给人的感觉则是活泼、有力的。 “此外, 横幅画面可以产生安宁、平静的感觉,而竖直画面则会产生动态效果。” 奎克认为,以上方法如果运用得好,你的照片将会出现明显的改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很快就会 学会鉴赏构图,从而为你增添摄影的乐趣。 认为,有时“如果线条与视觉产生了共鸣,一簇线条本身就能成为一个主体”。美国摄影家L.小雅各希斯认为:“构图是从摄影者的心灵的眼睛做起的。构图的过程也被称为‘预见’, 就是在未拍摄某一物体之前或正在拍摄的时候,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图像或印象。通过经常析自己和别人 的作品的构图,就会使自己的这种预见本领更加娴熟,变成一种本能。”这就是我常说的用脑子拍照。 奥地利摄影家伊涅斯特哈斯对此也有同感,对于构图,他己达到手中无剑,剑在心中的境界,他认为、 “构图在于平衡,每个人对平衡的处理都各有不同。”正如同武功达到最高境界时,已没有招式名称,只凭 自己的功力去化解。他认为:“你越能忘记你的器材,就越能集中你的题材和构图,这时相机只是你眼睛的 延续,再没有其他意义。” 小雅各布斯还认为:“构图的最基本的因素是线条、形式、质感以及这些因素 之间的空间。当然色彩同样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会聚的线条一般能说明透视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 非要表现出透视的深度不可。许多杰出的作品都是平面图案。在取景器中的某个景物或人物的肖像,都是根 据摄影者个人的感受进行安排的。就是所谓摄影里所有的控制是服务于你想表达的情绪。 “在大多数情况下,每幅照片中都有一个或一组形状或形式起主导作用,而照片中的色彩、体积、位置 和其他形状等,都是为主导因素服务的。„„构图中的对比,是指大与小、明与暗、近与远、主动与被动、 平滑与粗糙、色彩的浓艳与轻淡等等的对比。要多利用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通过它门使主体影响整个构图。 例如,恰当地利用对比法则,照片就会具有强大的魅力。” 摄影家瓦尔特德格鲁伊特对摄影构图作阐述。他认为:“每一种构图都是以排列次序为基础的,就 像我们从哥士达心理学和信息学原理中所了解到的那样,构图可以用多种方法获得。它产生于相似事物的组 合以及对相反事物的强调。排列次序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形态和色彩的疏密和对比也会产生排列次序。排列 次序是以一种美学上的均衡为基础的,而均衡则从复杂、矛盾和动态之中造就和谐。” 他说:“任何人,只要懂得把照片分成单个的构图成分,借以得出它在美学上的一致性和合理性来审查 照片的具体效果,就都会成功地创作出好的作品。 要获得令人满意的照片构图,须经常分析照片。” 他提出的分析照片构图的最重要标准是: 1.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反差情况。 2照片所传递的信息的价值以及类似事物。 3.照明和纵深。4

  河北沧州任丘市事业单位面向服务期满“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招考聘用19人(自我检测)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6]

  江苏南京市栖霞生态环境局编外工作人员招考聘用8人(同步测试)模拟卷含答案(第5版)

  备考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冲刺2023年注册测绘师之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一)

  辽宁大连瓦房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选聘英语和语数学科教师3人(自我检测)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4]

  江苏南通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招考聘用6人(同步测试)模拟卷含答案(第8版)